适老版

方圆:见证中国航天事业一次次腾飞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分享:

  近日,首都十大最有温度公证案例发布,进一步坚定了首都公证行业践行公证服务为民的初心,激发公证人员积极投身公证法律服务的热情。

  

  案例一:《助力实现国家航天梦》北京市方圆公证处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设的“永远的东方红”永久性云展厅里,有一幅珍贵的展品——由“神舟七号”搭载的丝绸版中国地图,和这幅地图一起被永久收藏的,还有它的身份证明——公证书。而出具这份公证书的,是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原公证员熊凌。

  开创先河

  从1994年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申请由当时的北京市公证处,即现在的北京市方圆公证处,为航天搭载物进行保全证据公证,开创中国公证业务领域先河。

  航天搭载物主要包括航天的育种、空间研究的菌种以及一些旗帜、文创用品等,分为科研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对航天搭载物的真实性、客观性,公证处予以证明。

  即便在国际航天领域,航天搭载物以第三方保全证据公证形式确认其真实性与唯一性的,也只有中国。

  绝对权威

  在公证行业,熊凌是航天搭载物保全证据公证的绝对权威。从新业务的第一人到绝对权威,她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1996年10月20日,中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十七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是熊凌第一次在发射现场观看火箭升空。

  

  神舟六号飞船搭载物保全证据公证现场

  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一号被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精准送入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14圈,完成各项试验后,21日神舟一号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熊凌再一次来到发射和回收现场。

  

  神舟十号飞船搭载物保全证据公证现场

  接力传承

  2019年,熊凌正式从公证岗位退休。公证员王卫和潘静接替了她的工作,承担起航天搭载物保全证据公证的业务。

  

  在疫情肆虐的特别时期,公证员王卫、潘静,或远赴大西北戈壁滩上的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基地,或战斗在内蒙古茫茫荒原上的主着陆地四王子旗,或飞抵四川西昌、海南文昌的中国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的重要基地,或驻足在山西太原的中国卫星实验、应用卫星发射的重要基地,或忙碌在北京航天城,见证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一次次腾飞,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一次次飞跃。

  2020年以来,公证员王卫、潘静共参与我国航空搭载物保全公证14次,方圆公证处共出具公证书14600余份。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此时间节点前的半年时间内,公证员王卫和潘静先后8次辗转北京、文昌和酒泉等多地。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12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搭载物品数万份,其中包括了两件特殊的搭载物——一面五星红旗和一面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党旗。

  伟大精神

  从1996年到2021年,25年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方圆公证处从已退休的公证员熊凌的探索创新,到资深公证人王卫和年轻公证人潘静的并肩作战,还有众多“方圆人”的协同助力,承办了数百次航天搭载物的保全证据公证,出具的公证书超过100万份,开创了我国在该领域保全公证的先河,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公证人的专业风采。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方圆公证人以不一样的身份、不寻常的接力、不一般的担当,见证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腾飞,用百万份公证书记录了中国航天取得的伟大成就,用一种特殊的行动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航天精神!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