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首页 > 政务资讯 > 详情页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7日

分享:

  “到2025年,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对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有效发挥,对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对满足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供给作用持续提升。”近日公布的《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描绘了这样一幅北京未来5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新蓝图。

  根据《实施意见》,北京将聚焦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在未来5年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同时力争60%以上的区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命名。作为任务举措,《实施意见》还提出74项机制层面的微创新,在坚持突出关键少数和基层基础“双重点”,坚持实现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双促进”的方向中,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新路径。

  新增两大体系突出引领和强基导向

  对比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北京在《实施意见》中增项提出要“健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培养体系”和“健全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体系”。

  据介绍,新增这两大体系的背后是北京市对突出“关键少数”和“强基导向”深层次的思考:“领导干部、基层政府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还没有达到理想程度,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在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亟待解决……”

  聚焦这些难题,《实施意见》开篇即明确,要坚持首都特色,落实首善要求,切实解决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的突出问题。

  “通过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构建依法行政教育培训平台等方式,使得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是《实施意见》为健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培养体系指出的路径。

  “目前,基层还属于薄弱环节。”参与起草工作的北京市司法局法治调研处二级调研员吴苗林称,近年来北京市开始推行行政执法权下沉到街道,基层法治力量得以加强,但在综合执法、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且各街乡乃至北京市各区之间也存在着法治政府建设不平衡的现实问题。

  对此,《实施意见》在“健全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体系”中提出,未来5年,北京市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全面落实,基层依法行政体制机制要不断健全,法律实施“最后一公里”要有效贯通,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要凝聚起齐抓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合力,建立区域内不同街道(乡镇)间法治政府建设常态化帮扶机制。

  北京市委党校法学部主任金国坤认为,北京根据近年来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等方面的改革成果,在《实施意见》中提出的上述工作机制,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补短板、强弱项”的鲜明特色,将切实增强各项任务举措的针对性、实效性。

  70余项微创新为达成目标提供保障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三个区和两个项目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对于未来5年,《实施意见》提出了新目标:力争60%以上的区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命名,更多项目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命名,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抓手。吴苗林称,北京不仅要坚持发挥督察考核和示范宣传的“双效应”,还要坚持实施制度构建和文化营造的“双驱动”。

  《实施意见》共提出74项创设性任务举措,覆盖10大任务体系。其中,在“健全行政权力运行体系”方面,提出要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健全完善行政许可设定审查机制,防止以备案、登记等形式变相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构建以“风险+信用”为基础、“分级分类+协同”为关键、“科技+共治”为驱动的一体化综合监管制度体系,推行以市场主体为核心的场景化监管模式。

  在“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方面,提出将推进立法与执法的有机贯通,建立健全立法起草、审议过程中专门听取执法机构意见建议机制,全面、客观收集和分析执法机构立法需求和意见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曹鎏认为,包括打造数字法治政府在内的70余项机制微创新,有利于解决法治政府建设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这些微创新也为北京实现法治政府建设5年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邀请群众参与提升法治获得感

  “人民满意”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准绳。无论是《实施意见》中明确“开门立法”,还是引入“群众打分”,或是“向下赋权”,着眼点都是以制度力量保障“以民为重”在法治政府建设中落到实处,汇聚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强大合力。

  几天前,李先生接到一条短信,称其存在违法停车的行为。极少收到罚单的李先生赶紧登录“交管12123”App接受处罚,让他没想到的是,交管部门对他作出的处罚仅仅是“警告”。记者了解到,未来,类似这样的“柔性”处罚将越来越多。

  《实施意见》规定,北京将推行审慎包容监管,全面推广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这也是对群众呼声的积极回应。事实上,我们还要更进一步推进行政机关普法责任制清单全覆盖,让社会公众通过体验式的法治实践活动,得到法治思维的培育。”吴苗林称,比如交管部门还将进一步告知违法交通参与者因何受罚,又因何“轻罚”或“免罚”,并提供包括参与公益活动在内的更多形式的“学法减分”法治实践。

  在《实施意见》中,直接涉及群众参与的条款多达数十项,包括引导群众参与政府立法、监督行政执法、更好更快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探索完善社会公众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机制等不一而足。

  北京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司法局局长李富莹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是同向和一致的,《实施意见》所绘制的新蓝图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北京法治政府建设实践的生动体现。我们也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落实‘依法全面履职’的行政要求,努力推动建设守法、有为、共享的法治政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