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首页 > 政务资讯 > 详情页

高墙内的“美术疗法”有奇效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8日

分享:

  

  柳林监狱八监区民警王梦旋探索出一套针对女性病犯的“美术疗法”,培养罪犯健全人格,取得了较好效果。

  治愈内心创伤   一幅幅画作修复母子亲情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无论是色彩带来的视觉享受,还是通过绘画语言宣泄情绪,都是美术教育中治愈心灵的元素。王梦旋以美术为桥梁,积极帮助罪犯化解家庭隔阂、误解,治愈病犯内心的创伤,解开他们的心结。

  女犯刘某入狱时,儿子年龄尚小。成长过程中母亲的缺位,导致儿子与刘某关系疏离。为了修复亲情,刘某也想尽了办法:写信、打电话,亲情会见......然而都收效甚微。眼看还有一年就要出狱了,刘某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儿子、如何面对家庭,整天心事重重,改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王梦旋了解到刘某的忧虑后帮她出谋划策。听说刘某的儿子喜欢国画,王梦旋便鼓励刘某参加“美术疗法”团体活动,将每次临摹的画作寄给儿子,借此表达母亲的思念。

  刘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始认真临摹画作寄回家去。渐渐的,母子间的关系竟真有了改进。听到儿子叫自己“妈”的那一刻,刘某激动得直向王梦旋道谢:“谢谢警官,帮我和儿子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爱好。”

  困扰多时的问题得到解决,刘某曾经的苦闷一扫而空,整个人都显得神采奕奕。从此以后,刘某更加积极参与“美术疗法”团体活动,她随着自己技艺的提高,能够创作而不是临摹一幅画送给儿子,表达自己内心的忏悔和愧疚。

  

  促进身心康复   悲观病犯积极配合治疗

  对很多病犯而言,病情的反复与心理状态密不可分。王梦旋引导罪犯,通过美术创作缓解疾病带来的焦虑,促进心理健康,进而帮助恢复身体健康,确保监管安全。

  罪犯唐某由于患胰腺炎,连续输液半月有余,按照医嘱还需要禁食。期间,唐某担心自己的病情,每日惶恐不安,因心理压力过大一度悲观绝望。

  王梦旋通过谈话了解到唐某从小喜欢画画,便以“美术疗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针对唐某不同状态下绘制作品的构图、色彩等特点,王梦旋尝试解读唐某的心态,并与其进行分享,有的放矢做好心理疏导。

  新颖的交流模式吸引了唐某的注意力,在这种“以画会友”的氛围中,唐某的关注点从身体疼痛、担忧病情转移到了兴趣爱好上,并逐步培养起对民警的信任,觉得民警能够真正理解自己。慢慢地,唐某对民警的教育不再抱以怀疑、抗拒的态度,愿意听从安排配合治疗,很快身体得到了康复,以积极的状态投身日常改造中。

  重塑健康心态   冲动暴躁的“刺儿头”静下来了

  美术能够陶冶情操、修身怡情。一些罪犯自制力差、暴躁易怒,是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通过“美术疗法”,有助于引导罪犯培育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对重塑新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罪犯杨某多次因琐碎小事与同班组罪犯发生口角,成了监区里的“刺儿头”。经过分析,民警找出了杨某的“病根儿”。原来,杨某自控力差,做事冲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一点小事都能让她怒不可遏。

  绘画最需要人“心平气和”,王梦旋引导杨某参与“美术疗法”团体活动,想借此帮她修炼心性。起先,杨某总是精神不集中,甚至难以完成绘画任务。王梦旋不厌其烦地指导,让杨某明白,绘画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需要平和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绘画也要讲究章法,不能一味随心所欲,甚至乱涂乱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反复纠错和不懈努力下,杨某终于作出了一幅相对完整的画,这也意味着她对自己的情绪有了初步的把控,为以后顺利融入监区生活,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王梦旋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与罪犯教育改造有机结合,通过“美术疗法”潜移默化,疏解罪犯不良情绪、治疗罪犯心理创伤、重塑罪犯健康人格。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