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首页 > 政务资讯 > 详情页

共识 共建 共治 共享 筑牢京东屏障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5日

分享:

  通州区作为京东屏障,与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多地接壤。通武廊区域的司法行政合作,早在1996年就已开始。经过20多年发展,特别是2017年8月《通武廊司法行政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通武廊三地司法行政合作正式进入制度化的快车道,基本形成“共识、共建、共治、共享”的“四共”模式。

  一.坚持政治引领,形成高度共识

  共识是合作的重要保障。规划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通州处于“桥头堡”位置。对此,通州区司法局党组在市司法局指导下,坚持把通武廊司法行政合作作为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政治责任,开始与武清、廊坊司法局接洽。2017年8月,三地在通州台湖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达成了“举办法治宣传学术交流年会、打造高端法律服务资源聚集区、建立跨区域矛盾纠纷联调中心”等八项合作项目,为三地司法行政合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共建模式

  共建是合作的重要基础。按照《通武廊司法行政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年初制定年度计划,每年三地轮流举办2次合作项目,通过打造“三个协同发展”,努力实现三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均质化:一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协同发展。在三地接壤地区的5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预留了服务窗口,一旦群众有需求,将立即启用。二是司法行政业务协同发展。加强横向联系,互派代表学习各自特色工作经验,按照计划,年底前还将赴雄安新区参观学习。三是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开展人民调解与社区矫正研讨培训,累计参训人数500余人次。

  三.创新联动机制,形成共治合力

  共治是合作的重要途径。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成立“京津冀接壤地区重大矛盾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工作室”,对接壤地区司法所调解重大矛盾纠纷开展业务指导。

  建立社区矫正异地监管机制。三地签署《通武廊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建立异地委托管理、社区矫正执法合作、安置帮教工作协作等多项机制。

  建立律师异地执业保障机制。与廊坊市律协建立联动机制,联合处理律师异地违规开设执业场所3人。

  建立公证事项异地委托调查机制。建立协助实地调查、发协查协办函、全权委托调查、互相采信征集等合作机制。

  建立法律援助联动机制。建立法律援助受理和调查取证等“三快”(快速受理、审批、指派)机制。

  建立法律服务联动机制。遴选14名优秀律师、公证员参与“京津冀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雄安新区法律服务团”,重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

  四.打破区域壁垒,形成共享格局

  共享是合作的终极目标。让三地群众和管理对象享受便捷和实惠是衡量司法行政合作成效的标尺。已经搭建的社区矫正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可实现重大个案“一刻钟”应急响应。按照通州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未来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培育100名高端法律服务人才,并计划以此为基础,联合武清、廊坊进一步打造三地“高端法律服务智库”,直接为北京东部发展带实现经济互补、产业共融、生态共建、安全共享提供法律保障。通州区司法局将进一步与北三县携手,创建通州与北三县司法行政“1十3”协同发展模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