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首页 > 政务资讯 > 详情页

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 全力提升北京营商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2日

分享:

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得分77.9,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北京作为参评城市,得分78.24分,相当于全球第28名。北京多项指标成绩达到或超过全球前沿水平,成为中国营商环境改善的标杆。

  北京市司法局作为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的重要力量,把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作为司法行政首要职责和重要政治任务,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导向,全力推进法治体系建设,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度,发挥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推进营商环境法治保障

  全力打造北京标准

  北京市司法局把制度化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源头和根本保障,从顶层设计、重点领域、协同共治等三个关键环节入手,推进营商规则法治化,全力打造北京标准。

  加强立法顶层设计

  北京市司法局通报市政府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

  充分发挥行政立法的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作用,指导各相关委办局研究推动国家层面和市级层面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修改完善工作,先后向中央层面提出修法建议78条,推动制定《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

  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工作机制

  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提出整改意见。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推动营商环境法律法规落地的相关工作机制。为服务跨境贸易,制定律师专业水平评价工作实施办法、评价体系和配套措施,建立评选专家评选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会同市商务局、国资委、贸促会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律师为重大涉外经贸活动提供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推进我市律师行业税收征管方式和纳税相关工作的报告》。

  搭建协同高效共治体制

  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由北京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发起,组织市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相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相关法学院校、研究机构、学会协会、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等单位参与,探索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市场支撑、专门机构配合、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体系。

  开展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

  市委依法治市集中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组成以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依法治市委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的相关局级领导为组长,市高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十个部门干部为组员的督查小组,分别到5个重点区开展督察。

  推进行政审批便利化

  全力创造北京效率

  北京市司法局从便利企业、降低成本出发,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便利化,提供态度上暖心、渠道上集成、方式上便利、技术上智能的优质政务服务,全力创造北京效率。

  减事项 增实效

  让企业交更少的材料

  深入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整治变相审批等事项,精简司法行政政务服务事项申报材料达到62%,清理市司法局在《北京市保留证明事项清单目录》中的6项证明事项,拟再取消2项。

  自减证以来,申请人减少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2100余件、“三清”证明3200余件、“无二十一条”证明3200余件、律师协会无投诉记录3200余件,合计减少证明12000余件。

  减环节 增速度

  让企业跑更少的路

  聚焦减少审批环节,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审批事项,建立审批工作平台,推进“一网通办”服务;将律师、司法鉴定、公证三个领域的审批系统与全市电子证照数据库进行系统对接、数据交流,完成司法行政系统“电子证照信息”的基础数据梳理和系统填报。率先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中探索应用电子印章技术。组织第二批60项“最多跑一次”的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已增至112项。

  减负担 增红利

  让企业成本大幅下降

  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事项,压缩办理环节和成本。先后废止《北京市工业产品企业标准备案规定》《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北京市征收防洪工程建设维护费暂行规定》等3项政府规章,降低企业制度成本。废止《北京市人才招聘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才招聘洽谈会管理办法》《北京市职业介绍管理规定》等4项政府规章。

  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化

  全力打造北京服务金品牌

  北京市司法局坚持从企业法律需求出发,全面覆盖企业经营各领域,积极打造全方位、全天候、全链条的法律服务体系,形成了北京服务金品牌。

  加快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着力构建以企业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完善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难行”的信用惩戒格局。协同推进告知承诺核查核验,在律师类审批和监管两大领域,探索建立以律师行业个体信用建设为基础的告知承诺制度。

  充分发挥司法保障职能

  

北京市破产管理人协会揭牌

  加强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及各基层法院合作,实现了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全覆盖”。会同市高院、市律师协会共同建设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建设,推行“互联网+电子诉讼”的新模式。成立北京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等组织,推动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工作。北京仲裁委员会研究推进行政裁决制度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构建行政应诉新格局体系。

  不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把优化提升企业服务体验贯穿始终,整合法治宣传、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多元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为企业量身定制“法律体检服务包”,形成了首都公共法律服务特色供给模式。

  ​构建“预防+调解”工作体系

  组建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协调指导委员会,推动金融业、知识产权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10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覆盖了软件、电子信息、互联网、设计服务、建筑、家居等重点领域。

  2019年8月,接收案件达4398件,是去年同期的3.65倍。10月份,北京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暨北京市金融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扩大首都律师涉外法律服务

  坚持“开门服务”,研究制定港澳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管理制度,为来京开展业务的法律服务机构提供便利,外国律师事务所驻京代表机构审批时限压缩50%,代表处雇员审批完全实现全程网办。

  北京现有外国、香港地区律师事务所代表处94家,代表195人、雇员1180人;代表处2018年缴纳税款4.88亿元。

  北京律师事务所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51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