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首页 > 政民互动 > 详情页

北京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成果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6日

分享:

  4月6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成果专场。发布会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崔杨,东城区副区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卫华,通州区副区长乔林智,延庆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丁章春分别介绍北京市和三个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视频来源:千龙网)

1_!

  一、崔杨同志介绍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成果

  在中央依法治国办开展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中,第一批北京市有3个区和2个项目被命名为示范地区和示范项目,第二批有3个区和4个项目被命名为示范地区和示范项目,均为全国命名数量最多的省市之一。这得益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坚持高位统筹推进,以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市区联动、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政府建设创优争先氛围。一是坚持上下同频共振。实行创建安排分层分级、创建指标对标对表、创建成果共享共用,切实做到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二是坚持创建有机结合。以“建”夯实基础,以“创”示范引领,坚持“建”和“创”有机衔接。三是坚持考评引领推动。以考核推动创建,创建和评审紧密结合。

  答记者问

  问:“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接下来会采取哪些举措来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任务?

  崔杨:2021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颁布实施的《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在宏观层面上,把“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总体目标,在中观层面上,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要发挥好三个作用的目标,即发挥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的供给作用,同时,在微观层面上,提出要实现“力争60%以上的区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命名,有更多项目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命名”的量化目标。

  为实现既定目标,北京从“健全十个体系”谋篇布局,提出了推进“十大体系”建设的任务,主要包括健全党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体系,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行政权力运行和制约监督体系、行政执法工作体系、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风险防范应对体系、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培训体系等保障体系。

  具体措施一共提出了70多项,在以往加强基层基础创建基础上,以关键少数领导干部作为重点,提出推进北京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教育培训中心、基地建设以及实施三大工程,一是“法治明白人”工程,之前提出的“法律明白人”主要是为基层培养法治服务保障力量,而“法治明白人”主要面对各级领导干部;二是“法治帮扶”工程,主要解决区域间、层级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三是“法治体检”工程,每年向北京市16个区及经开区反馈法治体检报告。

  二、李卫华同志介绍东城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东城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新闻媒体的监督和支持,在此,对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东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增强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系统谋划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动法治领域创新发展,着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下面,我就东城区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服务型政府工作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高位统筹谋划。区委区政府严格落实“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建设主体工程的重大意义,将“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纳入东城区“十四五”规划,将法治政府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工作任务清单、政府折子工程。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组长的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领导多次召开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专题会议并带队开展实地检查。持续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约束机制,将各部门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考核,推动建立述法结果与干部评价相挂钩的工作机制,树立鲜明的法治导向。

  二是坚持制度先行,确保责任压实。建立“1+2+N”法治政府示范区创建工作体系,包含一个工作总方案、两套细化指标以及对外宣传、实地检查、案卷评查等其他N个分方案,压茬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主管区长带队开展调研式督察,摸清制约我区法治建设进程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在此基础上,相继建立完善《东城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监督的若干规定》等法治工作制度文件10余件。制发《东城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在“南锣鼓巷”、“钟鼓楼”等古都修缮整治项目中,严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三关”,实现以“法治”引领“精治”、“共治”。

  三是坚持规范执法,提升执法质效。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带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对近三年的行政处罚案卷集中体检,并对行政执法数据按季度、按专题通报。探索建立特定时期重点场所七天全覆盖检查、重点点位每日错峰检查、问题点位回头看复查的“三重”执法检查模式。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明确、细化职权下放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范围,平稳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

  四是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导向,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商事调解等非诉讼调解方式,整合政府、其他组织、社会各方资源,形成东城区矛盾纠纷化解合力。探索完善以“和立方”为品牌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实现诉调对接工作街区层面全覆盖,首创驻劳动监察队诉调对接工作站和驻商务楼宇诉调对接工作站。两年多来,近5000起纠纷“未诉先办”,2500余起纠纷有效化解,21起群体性纠纷妥善解决。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设立“17+3”工作站点,覆盖全区各街道和公安交通、企业服务等重点领域,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不断凸显。

  五是坚持法治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首创“紫金驻企专员”制度,坚持“对象全覆盖、支持全过程、政策全方位、响应全天候”的“四全”服务标准,联系服务企业2.4万余户次,收集解决企业需求5500余项。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率达到100%。推出“办好一件事”引导式主题服务287项,率先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反映“办不成事”窗口,通过分级办理、前后联动、多方会审、一事一议,为办事受阻的企业和市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办成”渠道,解决企业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57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涉企监管领域开展柔性执法,让执法显“温情”。

  法治政府建设永远在路上,东城区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坚持以“一切为了人民”为目标,凝聚力量、踔厉奋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以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新的起点,持续发挥法治强基固本作用,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答记者问

  问:东城区在推动“阳光政府”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卫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东城区一方面在健全行政权力监督体系上下功夫,推动形成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合力。区政府每年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三年来人大代表建议议案336件、政协委员提案579件均按期办复。区法院每年在区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向全区通报年度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区政府从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等多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部署,确保相关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在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上出新招,认真落实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在全市率先将区政府、政府部门、各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通过区政府网站全部向社会公开。在区政府官方网站上线“东城区政策文件库”,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文字解读84件、动漫或图片解读43件、媒体解读4件。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区政府官方网站集中公开政务开放日、基层治理议事等活动信息。设立“政策性文件意见征集”专栏,公布年度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并依托东城区责任规划师、“小巷管家”“小院议事厅”等工作品牌,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充分征求群众意见。2020年,东城区荣获“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2022年陆续上线、改版“惠企政策兑现”等9个政务网站专题,开通“今日头条-东城政务公开”账号,进一步扩展了政策发布和解读渠道。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全覆盖、无缝隙,使政府权力运行更加阳光透明,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三、乔林智同志介绍通州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通州区从北京一个远郊区跨越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与雄安新区一起成为北京新的“两翼”,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双破千亿”。通州区牢牢把握机遇期,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建设“副中心样板”,为聚力建设千年之城、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典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2020年7月,通州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获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命名。2022年11月,通州区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一、坚持高位推动,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通州区为何能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北京市唯一的全国综合和单项“双示范”城区,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密不可分。2019年,通州区成立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和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主要负责人,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市率先制定法治政府建设专门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率先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率先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集中统一发布,实现“两个首次”。连续3年在全区普遍开展区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建设,推出“政府合同全流程管理”等3批次25个示范项目,形成多点开花的法治建设良好态势。

  二、坚持便民利企,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出新出彩。通州区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进一步拓宽“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制度基础,一大批事关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展的亟待办理的问题得到高效解决。积极探索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2020年通州区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并给予督查激励。全市率先出台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促进副中心发展27条实施意见,推出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等“一揽子”措施。持续推行政务“云窗口”服务模式,形成与市政务中心“东西呼应、双子联动”的服务新格局。在曹妃甸和河北雄安及廊坊北三县等地建立政务服务协同机制,实现639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三、坚持科学高效,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提升。全市首创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一意见、一报告”的审查方式。试行首席法律顾问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决策风险,保障决策行为在法律框架内规范运行。发挥法律顾问协同审核作用,聘请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复议诉讼的代理、重大合同的审核、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法律分析与论证等工作,为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建议。推进重大决策后评估工作,连续3年举办重大行政决策案例评审会,为区政府及各部门重大行政决策活动提供能复制、可借鉴的决策样本。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报备率、报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

  四、坚持刚柔并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蔚然成风。全市率先推出《关于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意见》和《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制发《通州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各项措施落实落地。整合执法力量和资源,分类组建6支区级综合执法队,22支街道乡镇综合执法队,分两批下放433项执法职权到街道乡镇实行综合执法,实现了“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探索开展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印发《通州区街乡行政执法协调工作若干规定(试行)》,有效打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规范行政执法争议处理程序,制定《通州区行政执法内部协调规则》,有效解决了街乡行政区域变更后执法交接争议问题、环球影城周边执法力量不够等执法难题。

  五、坚持公开透明,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日趋完善。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吸纳代表、委员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建议,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工程落地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治理机制和模式。2020年至2022年,区政府共办理市区两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994件,办复率10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对于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的重大事项,广泛听取公众意见。

  六、坚持复议为民,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逐步推进流程、空间、队伍、文书规范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五个率先”,即率先发布《通州区行政复议报告(1999-2017)》《通州区行政复议应诉十大典型案例》;率先出台《通州区关于实行行政复议“三公开”制度的意见》;率先出台《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系统提升行政复议质效水平;率先完成复议接待室空间标准化建设;率先建立22个行政复议接待咨询分中心。近三年,累计1000余件行政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有效实现了行政争议“溯源治理、就地化解”。

  七、坚持良法善治,社会治理法治化格局基本形成。深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规范建成8个国家级、16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高标准、高质量培养了1760名“法律明白人”和263户学法用法示范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20年至2022年全区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69068件,2022年全区万人起诉率下降25%。2022年1月,通州区在北京市率先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企业法治体检中心”“法治小屋”,线上+线下直接受众30余万人,群众满意率达100%。法治体检助力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做法入选全国工商联和司法部评选的“工商联与司法行政机关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2021-2022)”。

  八、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依法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通州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较早建立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通过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营造了全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出台《通州区学法用法工作制度(试行)》,形成“1+N”日常学法、季度考法、年终述法工作制度。全区共有2800余名领导干部及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学法用法考试,及格率达100%。连续2年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述法内容,实现述法与述职、述法与年终考核深度融合。强化考核评价,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占比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15%以上。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号角,通州区将以“开局即决战”之姿积极投入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的副中心实践,为2035年实现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标贡献副中心方案和副中心行动。

  答记者问

  问:通州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既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又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的行政区,对于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有哪些重要促进作用?下一步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乔林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引领,深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营商环境持续创优,政务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民,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公正文明,群众法治获得感更加具体实在,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综合和单项“双示范”城区(全国仅6个)。这不仅是对区委区政府常年来坚持依法行政工作的充分肯定,还对城市副中心下一步大力营造法治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公平正义,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未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耕法治沃土赋能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副中心新场景。一是高效统筹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做好“一规划两纲要”等系列法治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确保各项法治建设目标任务如期推进。认真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落地落实,大力提升基层法治工作能力和保障水平。二是重点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着力推进3项全市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全面落实跨部门联合监管,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原则上同一事项一年只查1次。完善深化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有效降低轻微违法和初次违法对企业后续发展的影响。三是以高水平法治保障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结合重大项目、产能升级、数字经济建设等规划定位,为重大项目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法治保障。聚焦“七有”“五性”,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积极回应好群众需求,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四是建设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加快培育引进高素质律师队伍,重点瞄准涉外商事、绿色金融、知识产权、碳达峰碳中和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加快研究出台调动和激发“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更好发挥作用的保障措施。

  四、丁章春同志介绍延庆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法治建设,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只有政府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国家才能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发展。近年来,延庆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延庆是属于未来的”殷切嘱托,将法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积极打造法治政府建设延庆样本,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推动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总结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向大家做说明发布:

  第一,坚持高位统筹协调,不断夯实法治建设基础。

  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四组”统筹协调、分组推进。区政府先后召开12次工作调度会,区领导带队开展6次综合性督查核查。全区上下凝聚起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针对部门和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工作指引,细化职责清单。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集中学法、提职考法和年终述法制度落实,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意识。聚焦基层基础,区委、区政府将2022年定为“基层法治建设年”,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意见》,制定实施15项具体举措并清单化推进落实。

  第二,聚焦绿色发展大事,持续强化法治引领保障。

  围绕冬奥会筹办举办,坚持以法筑堤。高标准组建全市首个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2021年新增5名“涉外组”律师,全面参与延庆赛区224份赛事合同审查。建立“法治冬奥”府院良性互动机制,推动涉奥矛盾纠纷依法化解。与河北相关区县建立冬奥会筹办举办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治理、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推动跨区域监管执法协作。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冬奥法务咨询”和“企业法治体检”律师专席,为企业免费提供法治体检和涉奥法律咨询服务。

  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坚持依法守护。积极构建生态环境精细化治理体系,与周边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协调联动,协同做好官厅水库、白河堡水库、密云水库上游流域联防联治。成立全市首家环境资源审判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衔接。建立实施生态环境信用制度和公众监督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降尘量排名全市第一,成为全市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保持全市一流。

  第三,紧盯重点环节领域,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制定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和事项目录管理办法、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办法,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集中公开,加强事前沟通协调,严格落实决策程序。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全面参与合法性审查工作。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行政执法“月统计、季分析、半年报告”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情况的监测分析和通报。编制疫情防控期间检查、执法和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指引,全面推广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市实现机构场地双落实,成立区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分区域规范设置复议场所,专设私密接待室,充分保护申请人隐私。在18个乡镇街道设置复议接待咨询点,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套流程办案”,群众咨询、申请行政复议更加方便快捷。

  第四,着眼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公共服务高效便民。

  全面普及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新登不动产登记从1天减少到1小时。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清理各类证明292项,328项审批实现“告知承诺”改革。4.8万户市场主体全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象库。77个全国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73个事项实现“京津冀+雄安”通办。规范建成415个社区(村)政务服务站,政务服务“家门口办”成为新常态。在政务大厅设立“服务企业发展专区”,配备“全能管家”,实现“上一网、交一表、找一人、办一次”全生命周期服务。

  创法治建设一流业绩始终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接下来,延庆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契机,聚焦问题短板,抓实重点任务,在新的起点上一体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努力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贡献延庆力量。

  答记者问

  问:作为北京市首个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命名的生态涵养区,延庆区这些年在运用法治之力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举措?

  丁章春:近年来,延庆区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坚持把生态指标作为“一号指标”,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成立北京市首家环境资源审判庭,建立并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延庆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三年优等级,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保持全市一流。

  守护好绿水青山是延庆的本职所在,下一步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织密“九张网”,九张网就是九个工作体系网。推动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监测体系、综合执法体系、政务服务体系、联防联控体系、综合保障体系九大方面的具体任务措施落实,努力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第二,要打好“三组拳”,一是打好普法拳,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促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二是打好执法拳,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绿盾”行动;三是打好协作拳,与河北周边区县强化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成果共享,有力推动跨区域执法监管协作。

  第三,要用好“一把剑”,充分发挥环保督察的“利剑”作用,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任务开展区级专项督查,主动向前一步未督先查、快查快办,第一时间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立行立改、真抓实干”。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