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赵明明—做好百姓的“法律顾问”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6日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支律师队伍,他们坚守在电话机前,为需要法律咨询的群众提供无偿帮助,为困苦迷茫的人们带去指引和希望,他们就是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12348热线平台的接线律师。
赵明明,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近日,担任12348热线平台管理科科长的她获评第十一届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来听听她的故事。
“75208号律师为您服务。您好,北京12348热线,请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帮您?”
位于海淀区吴家场路,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二层的12348热线平台办公区百余名坐席律师们,忙碌着接听群众的来电,涉及劳动争议、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等各类问题,他们耐心地进行解答。
作为团队领头人,负责12348热线平台运营管理的赵明明也没闲着,她长着一张瓜子脸,眼镜后一双大眼睛,脸侧的酒窝使她更具亲和力,只见她频频接起手机,从容不迫地为大家解决各种问题。
北京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自上世纪末设立,多年来,热线在服务内容、时间、数量、质量等方面逐步实现全方位、跨越式升级变化,赵明明就是其中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赵明明:“2020年底,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随着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迁入新址,实现跨越式升级。全市市区两级的电话坐席由50多个增长至132个;服务时长从5天×8小时到实现7天×24小时全年服务不打烊;群众满意度从95%达到现在的99.5%左 右。连续两年的服务量已突破100万,今年我们预计服务量还有20%左右的增幅。去年我们收到400多件群众的感谢、表扬、锦旗等”
让赵明明印象深刻的,有一个电话号码打来过160多次,号码的主人是一个20岁出头的姑娘,楼上漏水导致家里厨房被淹,父母年迈,无助的她通过多次咨询12348热线,最终成功向邻居维权,但因忘记问律师的姓名,因此采用一次次拨打热线的“笨办法”,想找到当时的律师表达谢意,赵明明说,正是像这样暖心的群众反馈和认可使得这份工作更有意义,随着近年来热线咨询量不断攀升,为了促进平台的高效运转,赵明明带领团队做了许多创新和努力,例如对律师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出热线平台“八不准”张贴在律师每个坐席上。
赵明明:“2020年夏天,我和同事跑到通州、房山,协调多加一个电话坐席。多加一个,就意味着一天就能多接四五十个电话,就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打进来......经统计,2016年以来,12348热线已累计为群众提供电话咨询380万余人次,疫情发生后连续1100多天,服务群众“不打烊”,当前,智能化技术的加持,正使公共法律服务朝着精准性、公益性方向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