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首页 > 政务资讯 > 详情页

北京房山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之道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30日

分享:

  法治主题公园独成一道风景,《民法典》快板引人倾听,矛盾纠纷调解室让矛盾不出村,优质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今天让我们走进房山区解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之道。

  

  军留庄村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近年来,房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目前,共创建西潞街道苏庄村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拱辰街道南广阳城村等“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92个,达到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0%。

  一、科学部署谋划 法治创建稳步推进

  房山区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作为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将此项工作纳入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八五”普法规划等全区普法总体部署和长远规划中,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效率落实。

  全面部署,高起点谋划。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房山区关于落实<北京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确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区司法局与区民政局联合印发《2021年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任务、时间、条件、程序等内容,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2021年6月,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西潞街道苏庄村召开了“房山区2021年创建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工作推进会”,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建立机制,高质量落实。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纳入2022年平安建设考核乡镇(街道)部分,明确各乡镇(街道)创建标准和目标,做好考核工作。区财政拨付280万元政法转移资金作为创建补贴,每个村(社区)补贴10万元。在此基础上,长阳镇对本镇荣获“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军留庄村、佛满村给予26万元奖励补贴用于法治文化建设。

  

  动态管理,常态化监督。房山区对已命名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以座谈、走访、提交报告等形式开展自查自评,通过自查全面评估其法治化建设管理等情况。同时市司法局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复核,对22个乡镇16个村出具整改意见,房山区上报22份整改报告,列出整改措施107条,对标对表一一进行了整改,截至目前,先期获评的72个村,全部符合标准,予以保留、无一撤销。

  

  二、突出法治引领 着力提质增效

  坚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行法治乡村建设,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力求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精细、精良的法律服务,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推进示范建设。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注重引导村“两委”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依托“法律十进”“宪法进万家”“以案释法”等重点工作,走村入户开展《民法典》《宪法》《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等主题宣传,让法律深入寻常百姓家,推进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常态化。

  强化法治人才培育,打造乡村法治“团队”。借助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专业力量以及志愿者服务队、社区网格员等多种社会力量普及法律知识,为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注入更多力量。注重加强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的法治培训,建立一支由466名村“两委”干部等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乡村法治化建设。

  

  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乡村法治宣传平台提档升级。长阳镇军留庄村建成了村级法治主题公园、佛满村建成了法治文化一条街,逐步实现法治文化阵地“一村一品”。西潞街道苏庄村创作的歌曲《垃圾的艺术》、拱辰街道创作的快板《民法典》、东风街道创作的快板《法治中国更灿烂》等深受广大村民喜爱。区司法局通过“老姚说法”“普法大篷车”等新媒体宣传方式普法,将法律知识送进乡村、社区,增添了普法活力,丰富了乡村法治文化。

  推进矛盾化解,夯实法治乡村基础。充分发挥各村调委会、多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专兼职调解员化解矛盾的作用,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调解思维法治化。积极打造“许顺调解工作室”等11个特色品牌人民调解工作室,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推动调解组织法治化,镇街、村居调解组织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动制度、业务、队伍规范运行,全区已建成各级各类调委会654个,其中区级调解中心1个(分中心1个),乡镇(街道)级调委会27个,村(居)级调委会612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14个。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助推法治乡村建设。优质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便民,为群众提供预约式服务,打造“一刻钟服务圈”,建立27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和65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形成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三级网络体系。着力推进热线平台、实体平台、网络平台一体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法律援助服务“零等待”。法律援助申请“热线办”“就近办”“指尖办”,为广大群众提供全天候、多维度法律援助服务。落实“减证便民”要求,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度,通过信息共享、信函索证等方式进行核查,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律师准入和退出等机制,不断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实现“应援优援”,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整合21家律师事务所81名律师资源,作为“村居法律顾问”为全区618个村(社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积极地协助村干部化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并在涉法问题的处理中不断强化村干部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助力村干部依法办事、依法治理。

  三、突出基层建设 规范村民自治

  坚持用依法治理思维引领乡村治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规范乡村干部的行为,让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成为习惯和自觉。

  

  通过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督导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便民服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认真实施“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坚持民主选举,完善党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充分保障党员和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民主决策,在村级事务管理中,村民委员会充分发扬民主,对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经村两委会研究,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形成决议再予以实施。

  房山区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力争达标一批、验收一批、推广一批,逐步形成党委领导、乡村自治、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格局。打造出西潞街道苏庄村普法供需无缝对接的“普法CPP模式”、青龙湖镇马家沟村“无诉讼村”、拱辰街道南广阳城“契约治村”等一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品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