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适老版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资讯 > 详情页

婚调故事:共筑幸福婚姻 我的婚调故事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8日

分享:

  近日,北京市司法局联合市妇女联合会征集评选的“我的婚调故事”结果出炉。为总结婚调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展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成效,特开设“婚调故事”专栏为您详解获得评选一等奖的案例。

  朝阳区司法局《共筑幸福婚姻 我的婚调故事》

  案例回顾

  82岁的黄爷爷和81岁的王奶奶,携手走过了50余载婚姻。原本相濡以沫的老两口最近矛盾频发,两人对骂、推搡、砸东西……王奶奶起了离婚的想法,来到朝阳区某社区,寻求社区婚调员的帮助。

  王奶奶表示,黄爷爷脾气大、性格暴躁,终日侍花弄草,双方交流甚少,近日自己身体不适,想多和老伴儿说说话,对方却言语粗暴,令人伤心。

  黄爷爷表示,两人几十年都缺乏交流,年轻忙于工作也没觉得有啥,退休了时常听老伴叨叨,觉得很烦,说了老伴几句,结果对方情绪大爆发,打人还摔东西……

  社区婚调员以接纳、同理心肯定王奶奶的需求,再引导王奶奶深入了解黄爷爷的内心世界,使她认识到黄爷爷其实一直很珍视老伴,只是表达有误,言语用错了方法。

  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慰黄爷爷,使其正视黄奶奶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将相濡以沫50余载的爱妻越推越远。最终,黄爷爷渐渐由沉默少语转为主动倾诉,正视自己的问题。

  在调解双方矛盾的同时,社区婚调员还以社区为阵地,连接各项资源,巩固沟通成果,帮助两位老人筑牢婚姻防线。

  第一步  联系老人子女 构建家庭内部沟通桥梁

  子女不仅是夫妻关系的“纽带”,更是家庭的“润滑剂”,是夫妻情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社区婚调员联系到老两口的儿子黄先生,并告知黄先生父母当前紧张的婚姻状态。婚调员表示,父母在乎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儿女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的关心和关爱。

  黄先生十分感谢社区的倾力帮助,对于自己忙于工作,疏于对父母的关爱感到内疚,决定调整工作和生活时间安排,多陪父母外出旅游,接触新鲜事物,尝尝美味佳肴,并在家中安装智能电视,让不熟悉智能电话的父母通过“打个电视”,与自己通话,让爱“触手可及”。

  第二步  推进基层服务 构建专业调解服务机制

  调解过程引入公益律师,进一步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结合。

  社区婚调员邀请公益律师参与到黄爷爷与王奶奶的家庭纠纷中,采用圆桌调解模式,以“家”为主格调、以“和”为主旋律,修复和治疗婚姻家庭关系。黄爷爷与王奶奶通过圆桌沟通会,再次审视自己的婚姻,有了新的感悟。

  第三步  强化协调联动 构建多元化解婚调工作新格局

  社区积极推进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推动司法刚性规范与妇联柔性服务相结合,建立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切实打通多元化解婚调工作新格局。

  社区邀请黄爷爷与王奶奶一起参加妇联开展的一系列婚姻与家庭必修课,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讲解幸福婚姻的相处之道,加强双方幸福家庭的意识,从而保障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

  第四步  聚力解纷资源 化解婚姻家庭纠纷

  社区吸纳热心公益的“邻里团”“心理咨询师”“法律明白人”加入调解队伍,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家庭纠纷化解中来。

  黄爷爷与王奶奶的邻居里有一位热心阿姨,她听说两位老人的事情后,向社区主动请缨,每天到老人家中与他们促膝畅谈。“感谢社区的暖心调解,我们一定好好过日子!”在最后一次入户沟通时,两夫妇激动地向社区婚调员表示感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