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首页 > 政民互动 > 详情页

北京市调解工作有何“法宝”?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7日

分享:

  近年来,北京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导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及调解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年均调解纠纷20多万件。当前,北京市人民调解组织发展状况如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取得了怎么样的成效?来听!

  北京广播电视台《警法在线》节目为您在线访谈!

  问:请市司法局调解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下,近年来北京市的调解工作发展态势,基层基础实现了哪些方面的增强?

  答:经过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广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在组织网络队伍力量保障机制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加强:

  一是“传统+新型”的调解组织不断健全。村(居)乡镇街道调委会长期保持全覆盖。同时,近年来成立了一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市属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有57家,其中包括20家新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

  二是“群众+专业”的队伍力量不断增强。目前,全市调解员有42,000余名,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1428人,比2018年增长了36.9%。不少退休法官,具有法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行业专业背景的人士担任调解员,调解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三是“常规+动态”的保障机制不断加强。与2018年相比,2022年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增长了19%,人民调解员的案件补贴经费,包括专职调解员的聘用经费增长了29%。

  四是“部门+行业”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市司法局先后制定10余份的规范性文件,会同市卫健委,市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印发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的意见,合力加强新形势下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规范。

  目前全市规范设立的各级调解组织有7849个,年均调解的纠纷达到21.6万件,充分发挥了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和溯源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1

  问:据了解,北京市建立的市属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有57个,特别是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成为首都乃至全国的调解品牌,为什么要建立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

  答:近年来北京市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逐步提高,随之而来产生了大量知识产权纠纷,由于这类纠纷具有当事人利益多元化、诉求多样化、市场复杂化以及技术难度高的特征,在司法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寻求更多元的纠纷化解方式成为了必然要求。

  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中具有灵活性、保密性以及经济性的独特优势,能最大限度提高纠纷的解决效率,降低当事人的纠纷处理成本,有效弥补司法资源的不足,也减轻了人民法院的负担。为此,北京市多方共同努力,依托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了市一级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

  目前在软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十大高精尖的产业领域,建立了20家知识产权纠纷的调委会,同时在高新技术园区等建立了12家调解工作室。

2

  问:具体实施了哪些有效的做法?

  答: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司法局等部门积极推动构建知识产权方面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推进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2022年推动颁布实施《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支持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会同市知识产权局等11个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的工作实施意见》,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是构建立体化的调解网络。充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建立市级调解中心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广泛参与,形成了优势互补的立体化的调解网络,“排查+预防+调解+宣传”的知识产权纠纷综合治理模式。

  三是从深化溯源治理入手,指导9家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与7家的法院建立合作机制,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4家法院设立调解工作室,派驻调解员深度参与到法院的速裁调解工作中,实现知识产权纠纷的诉前委派、诉中委托的调解全覆盖。

3

  问:做知产案件调解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何打造一个专业化的队伍?

  答:一方面,调解员是关键力量,发挥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的资源优势,选聘具有相关领域专业背景和法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员,以及专家学者、专业律师担任调解员,建立起专兼结合的调解员队伍。

  同时,注重专业化培养,通过发布调解典型案例,组织分级分类培训,开展调解员等级评定,“十大调解之星”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调解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增强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目前,北京市已经培养了一支行业领域经验丰富,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加持,同时有调解技能傍身的400余人的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

  问:知产调解成为首都乃至全国的品牌,具体它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2020年到2022年,全市的知识产权纠纷的人民调解案件高于同期民事一审的诉讼案件量,全市的知识产权民事一审的诉讼案件量同期呈现下降态势。

  2022年,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共受理了13840件案件,结案599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60%,平均调解案件用时30天,仅为同期诉讼审理平均用时的23%,这种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在特定的纠纷类型领域的贡献度非常明显,解纷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为广大创新主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问:请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介绍下,为什么要成立该调委会?其职能又是什么?

  答: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2015年5月正式挂牌,主要开展软件开发、技术开发、合同著作权、专利商标权属侵权纠纷等知识产权纠纷的调解。

  目前,北京软协调委会每年接收案件上千起,调委会主要以人民调解的方式服务企业、群众,主动与矛盾双方多方位沟通,寻求适合双方的调解方案,帮助企业、群众在矛盾上升到司法诉讼之前快速化解纠纷矛盾。

  问:软件知识产权,可能听众会觉得离我们有些远?

  答: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某歌厅因为点唱机中的作品未经授权,被某组织以侵害作品放映权起诉,这起案件被法院交由调委会进行诉前调解。

  经过调解员与原告被告多方沟通,充分了解到双方的真实诉求,并且开展了法院与调委会联合调解。法官根据案件情况进行释法明理,调解员反复多次耐心的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快速化解了这起矛盾。

  问:请介绍下在调解员生涯中比较艰难的案件。

  答:某品牌大型连锁超市拥有知名商标,2022年上半年,该超市发现很多小型超市在门头招牌、收银结算凭证、手机支付凭证,手机定位中使用了该商标,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随后分批向法院起诉。

  法院将该系列的案件委派给调委会进行调解,接受委派后,调解员分析梳理案件材料,初步判定该案为系列侵权案件。被告多为小型的超市经营主体,具有区域多、侵权行为各异、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所以调解难度相对较大。

  案子在调解过程中,部分被告不认同原告诉讼的侵权理由,认为在门头招牌或者收银结算中使用标识与涉案的商标并不相同。还有部分被告认为原告存在恶意侵权。对此,调解员发挥律师调解员的法律专业优势,参考法院的审判结果,就使用标识与涉案商标是否相同或相似,是否会使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等问题进行分析。

  调解员耐心解释人民调解制度,基于事实和法律规定促使当事人在自主自愿的情形下达成协议,最终在30天内完成17件系列商标侵权案件的调解工作,其中有12件就及时履行做到案结事了。

4

  问:这个系列案件有17个案件,而且被告非常多,如果不走调解途径,打官司会怎么样?

  答:就此类型案件,根据以往法院的判例,一般倾向定性为被告对原告方涉案商标的侵权及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决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

  通过调解方式解决,能及时制止侵权的发生。为双方争取最合理的调解方案,目前通过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的诉前调解案件可以免除诉讼费,为当事人双方节省了诉讼时间、精力、金钱等各项成本,同时也避免了诉讼结果公开,对被告声誉产生影响。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