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监狱戒毒卫士赵海青:科学戒毒的探索者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4日
忠诚与担当,坚守与追求,10名来自首都监狱戒毒系统的一线民警获评第六届“北京榜样·首都监狱戒毒卫士”称号。为持续发挥榜样力量,讲述荣誉背后的故事,特开设“首都监狱戒毒卫士”专栏,本期为大家介绍赵海青:第六届“首都监狱戒毒卫士”,现担任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矫治中心副主任。
2009年,赵海青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戒毒人民警察。从学习入门到成长为北京市戒毒管理局中级专家型民警,从探索科学戒治方法到创建工作室培养戒治人才队伍,他深知挽救一名吸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维护一方社区、一方社会的平安稳定。从橄榄绿变为了警察蓝,他军魂不变、警心依旧,不断为实现“天下无毒”努力奋斗。
用生命影响生命 做科学戒毒的探索者
赵海青所在的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是全市唯一一家由司法行政部门主办的公益性戒毒康复场所,承担着自愿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治任务。
赵海青曾经管理过一名叫小美的戒毒康复人员,吸食毒品已经10多年了,性情暴躁激动,很难自我控制,每次有不好的情绪时候就选择用毒品来麻醉自己。
赵海青知道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想法是影响情绪和行为的背后原因。他决定采用科学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一步步、一层层地去改变她偏差的思维方式,从纠正她遇到事情后的想法入手,到逐步改变她对社会、对人对事的看法、规则、态度等观念,以及触及她内心最深层次对自我的“我是不好的人,我是没用的人”的个人负面核心信念,逐渐抽丝剥茧地去调整改变她的认知体系,帮她建立新的认知反应模式,使她的情绪问题得到了缓解,真正解决了导致她吸毒的心理原因。截至目前,小美已经成功保持操守近8年。
赵海青认为,戒毒本质上就是“戒人”,就是用科学戒治方法,用真心爱心去影响人、去改变人,更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真情和耐心去启发、去唤醒!
用真心塑造品牌 做专业戒毒的主攻手
赵海青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以戒毒康复人员的认知特点和行为防复吸策略作为主攻方向,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符合戒毒康复人员特点的成瘾者认知行为治疗“134”项目,编写了民警操作手册、学员操作手册和项目说明书。截至目前,该项目在戒毒康复人员中开展了13期认知行为治疗,共有200多人次参加。
市戒毒管理局党组以赵海青的名字命名了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工作室,先后培养了10多名骨干人才。他与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合作研发出对吸毒人员进行复吸监测的方法和系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利用这套系统持续跟踪督导了上千人。他总结出的戒毒人员行为矫正“八步工作法”对戒毒人员开展行为矫正训练起到了推动作用。
赵海青还致力于将个案戒治工作步骤化、程序化,多次就“如何开展个案研究”对民警进行培训,组织编写了《戒毒康复人员个别谈话指导手册》和《戒毒康复戒治工作手册》,帮助所内民警规范个案撰写内容,提高民警开展个案矫治的业务能力。近年来,赵海青陆续发表8篇个案研究文章。2023年,他被评为市戒毒管理局中级专家型民警,在北京市首届司法行政“三型”人才评选中获得“领军型人才”称号,并获得“全国戒毒所先进个人”荣誉。
用真情筑牢防护墙 做禁毒戒毒教育的播撒者
赵海青不仅做好戒治工作,更重视关口前移,加强做好前端的预防教育工作。他和同事们坚持面向全社会开展“禁毒戒毒”宣传教育,组建了宣讲团,形成了“四进三服务”“双百行动”“开学第一课” “青少年暑期禁毒宣传教育季”“金盾护航”等活动品牌。仅2024年就走进学校320次,社区460多次,接待来所参观54余次,社会受众达20万人,有效提升了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