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监狱戒毒卫士刘瑜:高墙内的“警医卫”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7日
忠诚与担当,坚守与追求,10名来自首都监狱戒毒系统的一线民警获评第六届“北京榜样·首都监狱戒毒卫士”称号。为持续发挥榜样力量,讲述荣誉背后的故事,特开设“首都监狱戒毒卫士”专栏,本期为大家介绍刘瑜:第六届“首都监狱戒毒卫士”,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副院长。
自2000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既穿白衣又着警服的监狱医生。面对病患,她是医生;面对罪犯,她是警察;面对患病的罪犯,她不仅“医病”,更要“疗心”,始终守护着刑罚执行与生命敬畏之间的平衡。
“收押体检”筑牢健康管理防线
罪犯收押体检是罪犯到监狱服刑的第一道关口。刘瑜带领中心医院收押体检分队,往返于多个监所收押体检中心,联合监所分院医生,统筹各监所的收押体检工作。她科学谋划,运用专业医学知识,细化收押体检流程,加强了对传染病罪犯的筛查。一旦发现传染病犯,流调范围扩大至该犯前三个月在看守所同一监舍共同羁押的人员,确保从源头切断传染链。
在前置传染病筛查工作中,刘瑜带领病残鉴定小组,优化鉴定流程,对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鉴定”,提前进行干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病重、病危风险,并将患病罪犯精准投放至传染病监狱,避免群体性疫情发生。严把收押体检关,形成了精准的罪犯服刑期间全周期健康管理及防病治病链条,有效保障了罪犯的生命健康权。
“白衣警魂”打造生命健康通道
医院的医疗工作繁忙有序,刘瑜不仅要负责病犯的日常诊治、健康管理,还要组织职能科室到各分院进行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参与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医学鉴定、病残鉴定、离监就医病情评估,协调社会医院专家会诊等。她时刻准备应对危重病犯的急诊抢救,忙时半天接打近百个电话,突发事件不分昼夜。
一天凌晨一点多,刘瑜被手机铃声惊醒。分院值班医生急切报告:一名罪犯突发腹痛,经分院医生处理后病情未见好转,申请转中心医院治疗。刘瑜初步判定该犯为急性阑尾炎,迅速组织病情评估小组进行远程会诊,同时协调院本部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病犯到达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并已穿孔,急需手术。忙碌至凌晨五点,手术顺利完成,病犯转危为安。奋战一夜的医护人员虽疲惫不堪,但无人抱怨,心中充满“医者仁心”的职业自豪感。
“三深模式”打造“如家”健康医院
如今,刘瑜已升任中心医院副院长,但她深知晋升并非终点,而是持续学习的起点。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驱动自我成长,凭借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领导经验,在政务管理工作中持续发挥优势。
作为监狱医院,如何发挥好医疗服务保障职能,深化罪犯服刑全周期健康管理,是刘瑜面临的新课题。她与同事们共同研究,总结出“医疗监管深度融合、医疗资源深层合作、医院品牌深入建设”的“三深”模式。中心医院点多面广,既有本部医院,也有监狱分院、社区门诊,“一院十址”。为加强分院医疗能力建设,刘瑜建立了“医务人员下沉、医疗资源动态微调”机制,组织本部医护人员下沉至监所分院支援诊疗,开展巡诊、会诊、收押体检等,及时解决罪犯病痛,以医疗安全为监所安全保驾护航。
同时,作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刘瑜带领团队积极践行社会医疗职能,强化“中医康复、血液透析、健康体检、团河社区”四个中心建设。在做好门诊诊疗的基础上,加大服务周边百姓的力度,拓展服务外延,走进社区、村庄、街道,开展健康义诊,普及健康知识,进行政策解读,成为百姓口中的“亲人”医生、“如家”医院。
刘瑜奋战在监管医疗战线二十余载,始终坚守从医从警初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守护医疗服务保障阵地,用实际行动彰显“医者仁心”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