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适老版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行政法学研究会 > 组织简介

  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成立于 2005 年 9 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现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巡视员李灵雁同志任会长,秘书处设置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六年来,在市法学会的正确指导下,在各会长单位和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下,研究会坚持以“为首都法治政府建设实践服务,为繁荣行政法学理论研究服务”为宗旨,以行政法学重大理论实践热点研究为引领、以首都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推进为平台,以整合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力量为依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推进首都法治政府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紧紧围绕首都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加强课题研究

  研究会始终将课题研究向法治政府建设实践需要聚焦,成果运用向法治政府建设实践渗透,紧紧围绕首都法治政府建设实践中涉及全局性、关键性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理论攻关,积极提供理念、思路、制度等全方位服务。

  ——围绕解决有限资源与持续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以及人口过度聚集导致的“大城市病”等问题,开展了首都人口有序调控思路及其对策研究,系统构建了首都人口有序调控的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了首都人口影响因素,全面介绍了国外大都市人口调控相关经验并提出了依法治理的思路和措施,为有效促进疏解首都人口提供了智力和法律支持。

  ——着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要求,开展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培养体系课题研究,准确提出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以及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和运用法治方式能力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法治政府建设实际需求系统构建了典型示范、教育培训、实践培养、考评推动等全方位的培养体系。

  ——紧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探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供理论和制度支撑,开展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研究,明确了政府法律顾问的功能定位与建构模式路径,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全面介绍了各地区不同部门法律顾问制度的形式、业务范围、制度运行情况,基本摸清了本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发展需求,结合首都法律资源和基础条件提出了制度框架和建设路径。

  ——致力于破解违法建设查处过程中遇到的热点法律问题,开展了《行政案件疑难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系统梳理了拆违行政案件诉讼程序、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三个方面的若干法律疑难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对策,有关成果转化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违法建设拆除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此外,还开展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定位研究》、《北京市率先建成法治政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新形势下首都地方立法工作研究》、《政府法制宣传研究》、《行政诉讼证据研究》、《北京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市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等20多项课题的研究,围绕法治政府建设重点问题提出建设方案,有效发挥了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

  二、紧紧围绕行政法学理论和实务问题开展学术交流

  研究会坚持开放式办会思路,紧紧围绕全年行政法学和法治政府建设主题,结合重要课题研究,积极组织和参与研究会、市法学会和国际三个层面的学术交流活动。

  (一)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研究会积极发挥理论联系实务的优势,6年来,分别围绕“行政调解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治北京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法治监督”、“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政府信息公开”等热点问题,组织了6次年会暨法治政府建设论坛,共征集汇编近1000余篇学术论文进行集中研讨交流,并邀请行政法学专家和法治实务部门领导进行点评,部分学术成果已转化为推动首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定期组织年会暨法治政府建设论坛的同时,各轮执会长单位找准理论研究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6年来,围绕“行政诉讼法修改”、“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立法”、“北京市行政程序条例立法”、“政府信息公开”、“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周年的回顾与展望”等重要工作组织开展了90多次学术研讨会,在行政法学若干重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了法治政府建设实践的发展。

  (二)积极参与市法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研究会积极组织参与“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首都法学家论坛”等法学会组织的各类研讨活动,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结合首都城市治理及京津冀一体化的法治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首都及周边区域的法治建设水平发挥了智囊作用。其中,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富莹撰写的《信用惩戒在地方立法制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和《北京市食品安全立法若干难点问题的思考》分别获得第二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一等奖和优秀奖;研究会会长周继东撰写的《关于法治思维》和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焦志勇教授撰写的《当前“PX”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思考与对策》,分别获得第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二等奖和三等奖;常务理事金国坤教授撰写的《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法律对策研究》获得第八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一等奖。金国坤教授撰写的《整体型治理理念下的行政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论文获京津沪渝法学论坛一等奖,并在上海召开的第六届年会上作大会发言交流。

  (三)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四所法学高校轮执会长单位充分利用学术视野开阔、交流合作广泛的优势,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论坛”秉持“法治天下、思想中国”的精神,邀请国外专家做嘉宾,围绕全球行政法的原则与基础、行政调解制度、比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等热点问题,组织了行政复议国际研讨会、中法行政合同国际研讨会等40多次国际学术讲座,拓展了行政法的研究视野,交流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经验。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依托博雅公法论坛,聚焦政府信息公开与治理、公众参与政府规划、行政法视野下的科学决策与公开等热点问题,组织了10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了一批学术成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日本法研究所、海关与外汇法律研究所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比较行政法研究所,围绕规制行政与给付行政、法治政府建设与行政改革、良法善治与执法裁量权等问题,组织了10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依托名家法学讲坛、比较行政法高级论坛等,多次邀请域外专家学者讲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PPP中心举办中法PPP立法研讨会,邀请法国波尔多大学法学院的法学专家和法国驻华使馆官员,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和财政部条法司有关同志及国内院校专家学者,围绕PPP立法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三、紧紧围绕法治建设重点任务服务法治政府建设

  六年来,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将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政府建设对接,积极做好学术成果转化工作,依托立法、法治宣传培训、社会公益服务等重点工作服务法治政府建设。

  (一)积极参与立法工作。2011年至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针对修改《行政诉讼法》在全国范围展开调研,研究会于2012年4月举办了“行政诉讼法修改研讨会”,激发了行政法学界探讨行政诉讼法修改方向和要点的热潮,市高级人民法院携全市各中、基层法院多次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最高法院行政诉讼法修改研讨活动,从审判实践角度对行政诉讼制度修改和新法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由研究会理事组织参加的专家组,承担了《立法法》、《行政诉讼法》、《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北京市行政程序条例》等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开展立法调研、研讨、论证活动,提交的法律法规草案大部分意见被吸收采纳。另外,杨建顺、沈岿、金国坤、刘莘、王敬波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还分别受聘为北京市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和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直接参与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审核、行政复议案件审理、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等具体工作,在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培训活动。研究会充分发挥智力优势,领导率先示范,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培训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举办了“法治拥抱城市”首都法制人徒步行暨首都法治建设成果展活动,全面展示了首都法治建设成果和首都法制人风采,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营造法治政府建设良好舆论氛围,市高院与人民网合作举办“宣传行政审判”系列视频直播访谈活动,围绕各法院行政审判特色工作进行访谈,从不同侧面宣传北京法院行政审判工作,集中展示了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成果,提升了行政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影响力和公信力。北京市委党校政府法治研究中心每年例行发布《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发展报告》,并组织开展了政府十大法治新闻评选活动。中国政法大学每年举办《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发布会暨法治政府高峰论坛,组织依托“中国法治政府奖”评选活动积极宣传法治政府建设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凝聚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合力。北京市司法局定期举办“以案释法”、“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讲解等服务民生的法治讲座与法律咨询活动。研究会中19名理事被收录为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部分专家被聘为依法行政讲师团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依法行政授课活动。在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委党校和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的各级各类依法行政专题培训中,研究会名誉会长应松年教授、顾问马怀德教授和于安、杨建顺、薛刚凌、王敬波等专家多次承担了授课任务。一些在实务部门工作的研究会领导还分别被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聘为客座研究员,走进校园多次举办依法行政专题讲座。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每年组织国务院法制办行政复议培训班、依法行政研修班、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培训班、公务员法制培训班等20多个班次,围绕依法行政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了政府公务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三)积极参与专业法律服务活动。研究会与市社会办加强合作,利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开展“法学专家进社区宣讲助推法治北京建设”项目,成立了由10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首批专家宣讲团,名誉会长应松年教授参加启动仪式并讲授了第一课“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宣讲团赴朝阳、大兴、丰台等机关、社区讲课,坚持政策讲解、业务指导、案例分析、咨询帮助综合施教,增强了教育效果。市司法局组织律师组建“北京市司法局服务保障APEC会议法律服务团”,深入怀柔区316个村居,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讲询调训”,组建“MH370乘客家属索赔谈判律师团”,开展委托意向登记、法律咨询、证据收集、法律研究以及“一对一法律服务律师”等工作,共有560余人次律师参与现场咨询工作,接待家属各类法律咨询2150余人次,提高了针对性服务保障的水平。

  四、紧紧围绕整合资源发挥效力加强组织建设

  六年来,研究会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坚持做大、做强队伍与挖掘潜力并重,全面推动队伍管理、运行机制、沟通联络等工作,荣获“优秀研究组织”及“首都法学研究品牌”两项荣誉称号。

  (一)不断扩大优化理事队伍。研究会根据学会章程的要求和领导成员工作岗位变动等实际情况,通过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及时调整机构成员,六年来共增补调整副会长3名,常务理事10名,保证了研究会领导机构的平稳运行。同时,按照中国法学会和市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员队伍建设的文件要求,扎实做好理事发展工作,注重从政府法制部门和律师队伍中吸收新生力量,进一步优化了队伍结构。目前理事人数达到了184人,会员遍布驻京高校院所、政府部门、审判部门以及司法实务部门等多个领域。

  (二)完善联合轮执会长运行机制。在巩固轮执会长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联合轮执会长运行机制。六年来,4家院校和4家实务部门联合轮执6次,对接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政府建设实践需求谋划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设计重大课题研究,共组织了180多次学术研讨活动,按照实务部门提出研究需求,院校组织专家积极参与的模式推动研究及成果转化推广,结合法治建设重大任务适时联合理论和实务部门专家进行研讨培训,既活跃了学术研究,又推动了法治实践,还搭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该经验得到市法学会的充分肯定。

  (三)持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会刊质量。《法治政府建设》作为研究会的会刊,是展示行政法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因此,研究会一直把办好《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既保持学术理论的适度前沿性,又注重法治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工作经验的交流,不断优化栏目设置,增加了学界传声、专题研究、法治政府论坛、委办局长面对面、大事记等栏目,同时壮大编辑队伍,既发挥政府法制部门编辑的主体作用,又聘请法学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担任年度编辑,从而优化了队伍结构,促进了学术交流。六年间,通过摘编、约稿、专访、征文等多种形式刊发研究会成员研究成果300余篇,占杂志采用文章总数的30%以上。为促进成果的开发利用和交流共享,开发了《法治政府建设》杂志数据库,汇编了杂志20年的学术成果,在市政府法制办网站上运行,实现了网络、单机、手机等多平台共享,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和交流范围,提升了影响力。

  第二部分  对下一届工作的几点建议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2015—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攻坚”阶段,还是布局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经济“调整”阶段。为进一步明确方向,深化部署、加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这是继国务院2004年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10年之后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又一规划性文件。党的十九大还要提出新的战略思想,作出全面部署。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对法治政府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研究会自身还存在理论研究指向性不强、成果转化运用不够深入、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保障条件不够完善等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创新思路,进一步做好研究会各项工作,努力把研究会建成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的“思想源”、“智囊团”和“人才库”。在这里,对下一届研究会工作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保持思想锐度,以理论研究成果引领首都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理论研究引领法治实践、研究成果服务法治实践的导向,完善课题研究选题机制,突出抓好三个方向的研究:一是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和贯彻研究,系统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法治建设的新理论、新论断、新部署,对法治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重大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保持高度关注,结合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目标要求及北京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矛盾问题明确研究重点和选题方向,针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特定阶段、具体问题和特殊需求,特别是围绕“三大体系”即诚信体系(包括企业信用记录、公民信用记录和政府工作人员信用记录)、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和“四种机制”即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依法决策机制、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包括纠错问责机制)、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和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等建设任务深化研究,提出系统化的建设方案、主攻方向和实施建议,为首都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理论和方向支撑;二是深化对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问题研究。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形成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着眼于城市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目标,加强城市治理制度体系、治理主体体系、治理方式体系和治理机制体系等重大方向课题的研究,为推进精细化、法治化、人文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强对法律实务工作的研究,结合法治建设要求和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特点及具体问题加强研究指导,积极探索和回答首都政府法制工作、行政审判工作和司法实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搭建理论、行政、司法良性互动交流的平台和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提高各领域法治建设水平。

  第二,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参与力度。积极完善咨询式、研讨式和讲座式的外围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大参与深度和服务力度。一是建立高校院所与实务部门定期信息交流机制,积极探索常态、长效的信息交流、情况通报、工作巡诊和培训指导机制,在沟通交流和深层接触中探寻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的结合点,搭建成果应用的平台;二是建立需求与研究对接机制。实务部门定期发布法治政府建设情况、重点难点工作及法治需求,高校院所整理发布课题研究目录及时征求实务部门意见,引导法学专家进行针对性研究,同时抓好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对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在经过筛选提炼和深加工基础上,根据成果内容分别报送市领导或相关部门,通过培训教材、工作方案、实施建议等形式在实务部门推广,促进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为实践服务。紧贴“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需求,围绕重大法律关系开展课题研究,做好法律顾问咨询服务。三是丰富专家参与形式,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模式,建立专家参与立法调研和新法宣传解读机制,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机制,不断拓展专家服务空间,积极发挥专家作用。

  第三,优化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研究会组织活力。一是在巩固联合轮执会长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新的单位理事,调整搭配格局,完善工作通报协调机制,高校院所和实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抓好年度工作的筹划、学术活动的组织和各种力量的整合工作,同时注重调动其他单位理事的参与热情和作用发挥,避免出现轮执会长单位唱“独角戏”的局面;二是继续做好理事发展工作,结合法治事业的不断壮大和基层法治机构的健全完善,不断吸收扩大理事队伍,完善吸纳人才的机制和网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把那些热心于行政法制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实务部门同志吸收到队伍中来,不断壮大力量,优化知识结构,利用微信平台和工作简报加强理事的沟通联络和服务工作,增强理事队伍的凝聚力。三是继续办好《法治政府建设》会刊,不断优化栏目设置、完善征稿组稿方式,加大研究会学术活动和理事研究成果交流力度,为理论研究服务首都法治政府建设搭建实践平台。

  同志们!六年来,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得到了各级领导、各会长单位和全体理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谨代表全体常务理事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第二届理事会到今天为止完成了历史使命,第三届理事会即将产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目标的指引下,在加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时期,在新一届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研究会必将为繁荣行政法学理论研究、推进首都法治政府建设继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